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,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,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,不构成任何依据和建议。
导读:
今年以来,光储产业链低价竞争案例持续上演。近期,海辰储能更是在沙特以超低价拿下4GWH储能大单。原本以为低价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光伏组件市场,没成想储能市场也开始打“价格战”。
不仅如此,在新能源设备、光伏辅材等领域低价竞争也是层出不穷。其中,海目星的锂电设备毛利率,直接从2023年的31.15%暴跌至今年上半年的9.99%;光伏激光设备的毛利率也从去年上半年的37%,陡然下降到如今的28%。
而在原材料价格同步下降之际,低价竞争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毛利率的暴跌。这一点,可以从双良节能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可见一斑。
该公司光伏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的8.23%跌至今年上半年的-10.10%,并且近三年的毛利率均明显低于同行。
事实上,低价抢占市场很多时候都是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”,抢到的市场份额,也可能产生长期巨亏的恶果。
展开剩余83%01
海辰储能低价竞争海外大单
今年8月中旬,海辰储能联手沙特阿尔法纳集团通过低价席卷,成功拿下沙特电力公司总容量4GWh的巨型电池储能系统项目。这份价值26亿元的超级订单,一跃成为中国储能企业今年在中东市场的最大斩获之一。
此次项目的单位安装成本仅为73-75美元,这一价格不仅创下中国以外的全球最低纪录,接近中国市场的65-105美元水平,还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的平均价格。
而海辰的大订单给海外市场传递了价格下行的信号,中国储能产品出口的价格还能再低一点。同时,低价竞争策略也直接给全球储能制造商带来挑战。
另外,海辰储能的低价竞争也使得自身盈利水平持续下滑。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毛利率竟然低至8.1%,净利率也低至2.23%,这与同行相比相差甚远。
与此同时,根据灼识咨询统计,以储能电池出货量计算,海辰储能于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排名第三,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5.1GWh,近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7%。在出货量高增长之际,公司却维持超低毛利率,这是典型的低价竞争表现。
02
海目星订单暴增却实为内卷旗手
无独有偶,海目星今年的业绩暴跌也存在低价竞争的嫌疑。2025年第二季度,公司亏损5.2亿元,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。与此同时,其毛利率也跌至14%,同比下跌超10个百分点。
一家激光设备企业出现如此低的毛利率,在业内十分少见,当然去年第四季度该公司毛利率更是低至1.87%的行业纪录。而身为同行的联赢激光和先导智能当前毛利率分别为29%和33%,远超海目星。
此外,海目星的锂电设备毛利率,直接从2023年的31.15%暴跌至今年上半年的9.99%;光伏激光设备的毛利率也从去年上半年的37%,陡然下降到如今的28%。而光伏激光设备龙头企业帝尔激光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5%以上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海目星的订单量并未下滑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新增订单约44.21亿元,同比增长约117.5%;截至6月底,在手订单约100.85亿元,同比增长约46%;公司海外新签订单为18.88亿元,同比增长192.5%,创下自公司成立以来海外订单新高。
然而,在订单高增长之下,毛利率却逆势下滑,这表明公司产品竞争力较弱,需要用低价去抢订单。但低价竞争的后果却是公司业绩暴跌,盈利更惨。既然如此,为何还要“赔本赚吆喝”呢?维持与同行相当水平的毛利率难道不好吗?
这也从侧面说明,公司主业缺乏核心技术优势,不降价估计业绩会更差,否则低价竞争就有恶意扰乱市场的嫌疑。但我们相信公司绝不会恶意扰乱市场,低价竞争或许只是权宜之计。
03
福斯特盈利能力持续走弱
仍维持高开工率
事实上,今年光伏辅材行业竞争更加激烈。根据半年报统计,主要经营光伏辅材的企业有福斯特、海优新材、赛伍技术、鹿山新材、中信博、福莱特等。这些公司出海优新材之外,其余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均呈现大幅下滑态势。
而海优新材之所以同比上涨,是因为去年亏损更惨,今年上半年只是减亏而已。它也是这些辅材企业中,今年上半年唯一亏损过亿的辅材企业。
海优新材的胶膜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三,如果加上联营企业,其规模已逼近老二的体量,上市后的海优新材开启持续扩张,借原材料EVA粒子紧缺进行了激进的产能扩张,最终“聪敏反被聪敏误”,囤积的大量原材料最终拖垮了公司经营。
然而时至今日的海优新材,被百佳年代、赛伍技术等纷纷赶超,盈利能力甚至不及胶膜业务体量更小的鹿山新材,上半年营收仅为6.33亿元,同比下降57%,净利润更是大亏1.33亿元,冠绝胶膜产业链。
再看胶膜老大福斯特的处境,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已从2021年中报的25.22%跌至12.15%,盈利能力直接“腰斩”,目前主业已处于微利状态。此外,公司国内业务的毛利率也跌至9.57%,经测算可能处于盈亏平衡。
但福斯特依然保持较高的开工率,过去两年公司胶膜业务市占率持续上升,是造成胶膜行业非理性竞争主要因素之一。换句话说,福斯特较高的产量,可能导致行业更为激烈的低价竞争情形。
04
双良节能硅片毛利率跑输同行
诚然,今年光储产业链竞争最激烈的还是光伏组硅片市场。根据半年报统计,经营光伏硅片的主要有隆基绿能、TCL中环、弘元绿能、双良节能、京运通等几家龙头企业,这些企业上半年无一例外均录得亏损。
这里要特别强调双良节能,它是这几家当中唯一从其他行业转型到光伏行业的硅片企业。然而,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随着业务转型得到提升。
公司在光伏领域的扩张,有着一种耦合式战略关联。例如公司通过生产多晶硅还原炉供应给硅料企业,再购买硅料企业的硅料加工成硅片,再把硅片卖给硅料企业生产电池片,再通过购买硅料企业的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。
这种耦合式商业模式,甚至是阶段性的商业战略同盟关系,让其硅片业务顺利拓展。短短3年时间,其以单晶硅片为主的光伏产品业务就从2.35亿营收增至2023年的172亿。
在2024年双良单晶硅片销售54亿片,而其2023年全年硅片出货44.6GW,同比增长185%,双良节能虽然依靠上述合作优势取得了硅片的战略地位,但其硅片毛利率却和友商相比惨不忍睹。
公司光伏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的8.23%跌至去年的-22.26%,并且近三年的毛利率均明显低于同行。
毛利率远低于同行,说明公司要么卖的足够便宜,甚至是依靠低价竞争抢市场,要么成本控制能力不行。无论如何,都说明公司硅片业务发展的根基并不牢靠。
综上所述,光储产业链多领域深陷低价竞争,企业虽凭低价换订单、抢市场,却付出毛利率暴跌、盈利承压甚至亏损的代价,根基渐显脆弱。
若此态势持续,不仅削弱企业创新力,更会制约行业长期健康发展。期待行业参与者能回归理性竞争,以技术与品质筑牢根基,推动行业走出“以价换量”的困局。
作者|包希仁 统稿|侯兵hoping
发布于:江苏省配查网-低息配资公司-开户配资炒股-十倍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